|
|
|
|
小雪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:“小雪,十月中。雨下而为寒气所薄,故凝而为雪。小者未盛之辞。”小雪之时,寒气显露,北方初雪飘落,南方雨凝为霰,风带着丝丝凛冽,掠过静谧的大地。唐代诗人元稹在《咏廿四气诗·小雪十月中》中写道:“莫怪虹无影,如今小雪时。阴阳依上下,寒暑喜分离。满月光天汉,长风响树枝。横琴对渌醑,犹自敛愁眉。”
与元稹小雪时节忧愁的思绪不同,同时期的柳宗元却用《江雪》诗中“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”的人物形象,展现出逆境中凛然无畏的坚强意志和永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。永贞革新失败后,柳宗元谪居永州。面对世态寒冷,他没有就此消沉,而是在目睹民生疾苦后,写下《捕蛇者说》,描述蒋氏三代冒死捕蛇以应赋税的遭遇,发出了“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”的呐喊。他也寄情山水,写下《永州八记》,其中《始得西山宴游记》用“不与培塿为类”展现不同流俗的高尚风格。
小雪纷飞,入江南是生机盎然之姿,出朔方则具昂扬奋起之魂。鲁迅心中雪的品格,便是如此。鲁迅生于浙江绍兴,记忆中江南的雪,“可是滋润美艳之至”。雪中有“血红的宝珠山茶,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,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;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”。北方的雪,“在晴天之下,旋风忽来,便蓬勃地奋飞……在无边的旷野上,在凛冽的天宇下,闪闪地旋转升腾着”。鲁迅称雪为“死掉的雨”,以孤独却坚韧的生命力蓬勃奋飞,通过顽强抗争最终升华为“雨的精魂”。
小雪奋飞,闪耀着远大的理想,跳动着纯净的本心。正如毛泽东诗中的雪,“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”,充满磅礴气势;“山舞银蛇,原驰蜡象”,凸显与天公比高的昂扬姿态;“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”,更将雪景升格为对革命者的礼赞。雪在毛泽东的心中,还象征纯洁与初心。1951年冬,北京下起了第一场雪,毛泽东与卫士李银桥散步赏雪,三次追问李银桥是否贪污。得到李银桥三次“没有”的明确回答后,毛泽东指着松枝上的白雪说:“那就好,你来的时候像这些雪。以后也要保持,反腐蚀,不要叫糖衣炮弹打中。” “雪中追问”通过日常对话叩问廉洁初心,警示我们要保持如雪般纯净的本质,永远记得来时路,永远经得起考验、抵得住诱惑。
小雪,以凛然坚守的清冷品格、蓬勃奋飞的昂扬斗志、雪白无瑕的纯洁初心,时常警醒着我们坚定理想信念、珍视清廉本色。(李崇)